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日前,由龙华区新联会会员、上围艺术村摄影师王兆宇制作的《樟坑径76号》纪录片完成全部制作。该纪录片历时3年,跨越5个省,寻找46名相关人士,讲述80年前樟坑径上围村两位爱国飞行员陈桂林、陈桂民兄弟的英雄事迹。王兆宇说,希望通过挖掘和记录深圳本土历史故事,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陈桂林
陈桂民

  该片得到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创专项资金支持,广东省航空联谊会和烈士后人及深圳作家南翔、纪录片导演申晓力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帮助。王兆宇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人记住那一段历史,记住樟坑径的两位飞行员,并了解上围、龙华区的历史文化,了解深圳。

  上围艺术村,是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古村的一部分,如今是小有名气的艺术村,被称为“艺术的桃花源”目前也成了有名的网红村。

  摄影师王兆宇7年前把家和工作室都搬到了上围村艺术村,住进了一座3间大瓦房一座小碉楼的客家民居,一条小溪终日从这座百年老屋边流过,院门外的门牌上刻着:“樟坑径76号”。

  王兆宇发现,这个典型的客家古村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之处。王兆宇在这里喜欢收藏村里有趣的故事和历史文献资料。比如,中国第一位留学瑞士的人就是樟坑径的(陈明秀);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的儿子在起义失败后曾躲藏此村并在学校授课;孙中山和启蒙孙中山进行革命的人(喜雅理)也在这个村活动过;村里有好多人支持孙中山革命并同孙中山一道闹革命;村里出过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陈国基烈士;著名史学家一生出了73本书的陈安仁;中国公共卫生的奠基人法医学的创始人陈安良;解放深圳的东纵的小战士刘成浩刘成仪兄妹等。

  更让他惊奇的是,他所住的樟坑径76号,曾经是一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飞行员英雄陈桂林陈桂民的家。

  陈桂林陈桂民兄弟出生于华侨家庭,父亲陈词达在马来西亚苏里南香港广州东莞等地都有大量的产业,家庭非常殷实。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健硕的身体及远大报国理想。为了响应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思想他们先后报考了广东航校。抗日战争爆发后英勇的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战争。

  1941年9月11日25岁的陈桂民在成都上空阵亡,阵亡通知寄给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因为,他们是陈桂民及其七位广东空军的“名誉家长”。林徽因收到陈桂民阵亡通知书后痛哭流涕。陈桂民生前击落两架日军大型轰炸机。

  1945年3月8日32岁的陈桂林在成都多次参战后也阵亡了。此时,离抗战胜利还有5个月,遗双亲、妻、三子一女。生前陈桂林喜欢摄影,曾经为周恩来与飞行员拍下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1939年至1941年在成都空军军士学校做飞行教官为抗战培养了很多飞行员。

  樟坑径76号房东陈智常先生是哥哥陈桂林的三子。老人家80多岁了,他多年前曾在家人的陪伴下,追随父辈的足迹,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南京,台北等地寻找父亲及叔叔的抗战事迹。最终找到的资料非常少。

  王兆宇觉得这一切颠覆了他对深圳、对客家古村的认识,他没有想到这个客家古村有如此神奇的过往,更是为自己住在飞行员英雄的旧居感到激动,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发掘这对飞行员英雄兄弟的故事。

  在纪录片拍摄前,了解两位烈士最多的是陈智常的大哥,因病去世了。他们家人的愿望就是让父亲的事迹能够被打捞、梳理和讲述出来。

  王兆宇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这件事。虽然他从来没有做过纪录片,但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两位英雄事迹浮出海面。他寻访了很多人,请教了很多专家,查阅了很多档案,远赴、重庆、成都、昆明、南京和广州等地……

  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村民,社区,街道和龙华区文体局,艺术界文艺界的支持。他也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他们觉得在了解这些故事后,对自己生活的深圳更有认同感。

  王兆宇也认识了更多村里的人,了解了更多村里的传奇,也更加为村民所接受。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驻村的艺术工作者,更像一个真正的村民。

  整部影片有两条线索。

  一是以艺术家宇王兆宇寻找和发现客家村落樟坑径一对英雄飞行员为线索,一条通过樟坑径76号旧主人——英雄飞行员的故事展现。

  故事从樟坑径76号开始,在76号结束。但是,王兆宇的探寻还在延续,樟坑径的故事深圳的故事也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