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1日,“202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在大鹏南澳月亮湾海域逐浪竞速。这是大鹏南澳海上龙舟时隔3年再次重磅回归,此次龙舟赛升级了办赛规模,参赛队伍数量也打破了历史纪录,赛事时间由以往的一日扩展至两日,还同步举办非遗文化展演、龙舟嘉年华、龙舟消费季线上直播等精彩活动。

  大鹏南澳被誉为“龙舟之乡”,端午赛龙舟是这里古老的习俗。作为深圳唯一的海上龙舟赛,大鹏南澳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火热端阳,“9 2”城市队角逐大鹏南澳海滨

  6月20日,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蒸腾的暑气夹杂着咸味的海风,弥漫于大鹏南澳海滨。彩旗猎猎,人头攒动,在一片热烈的锣鼓声中,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拉开帷幕。

  今年海上龙舟赛一改以往的单组赛制,采用双组赛制,除邀请来自国内龙舟协会、国际机构、知名企业和大鹏南澳本土的18支龙舟队进行500米直道竞速外,还特别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及特别行政区代表队。

  20日上午9时25分,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龙舟手们齐刷刷划着桨,在海面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波浪,伴随着阵阵呼喊声、击鼓声,整个赛场的激情都被点燃,恰如这六月的骄阳。队员们奋力划船,汗水浸透了衣衫,每一次划桨,都是一次力量的释放,每一次呼喊,都是一次激情的爆发。

  海上龙舟赛与传统河湖赛龙舟不同,受潮汐、风浪、暗流等水文因素影响,对参赛选手的体能、技巧要求更高。海上龙舟赛不仅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壮的身体条件,更需要熟悉海浪潮汐的规律,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深圳龙华龙舟队领队李风勇表示,为参加本次龙舟赛,我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海上风浪大,比赛比静水更有难度,当我们率先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感谢政府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拿到了最好的成绩。

  百年传承 点文旅融合之“睛”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深圳地处沿海,港湾、河流众多,无论是海边的渔民,还是“腹地”山村的村民,都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比赛当天,大鹏南澳渔民还会选择吉时,用龙眼树枝为龙头点睛,并唱祝词:“一点眼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后,在码头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龙舟要巡海一圈,将祭品抛进海里献给龙王,祈愿风调雨顺、鱼虾满仓。

  大鹏南澳龙舟赛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已经超越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城市精神的体现。

  “双龙”竞飞,舞动非遗风采

  在大鹏南澳的传统习俗中有两条“龙”,海上有赛龙舟,陆上有舞草龙。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龙舟赛当日傍晚,大鹏南澳月亮湾还实景呈现了舞草龙和渔民娶亲表演、西贡麒麟舞、民间咸水歌、东山渔歌等传统项目,一场场非遗盛宴令人目不暇接。

  夜幕降临,舞龙开始。草龙队在大鹏南澳滨海一字排开,面向大海,拜祭天神和海龙王,拜毕,进行点睛仪式,与此同时,舞龙队员一起点燃香火,密集插在草龙上。随着一声:“起舞啰!”两套大锣鼓敲起,鼓声震天,鞭炮齐鸣。随着“巨龙”游动,乐队敲锣打鼓,声威壮阔。

  龙舟赛、草龙舞等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代表了大鹏南澳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是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南澳积极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在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深圳的文化。

  粽香四溢,寄托浓浓家乡情

  大鹏南澳的端午,还少不了渔家特色美食——海胆粽。“赛龙舟、吃粽子是我们端午必做的例牌,比过年还热闹。”当地居民说。

  海胆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传承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鹏半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水清冽,海草肥美,十分适合海胆生存,而常年靠海为生的疍家人奇思妙想,将味道极鲜的海胆与常见的稻米糅合,产生了海胆粽这种特色美食。

  在大鹏南澳,赛龙舟、草龙舞与海胆粽,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俗文化,寄托了南澳人浓浓的故乡情,这些文化符号走过历史的长廊,代代相传,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大鹏南澳地区的文化瑰宝。

  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肖浩表示,大鹏新区还将继续加强顶层规划,以全球视野谋划文旅发展,推进配套保障,促进旅游业先行发力,打造一批引擎项目,丰富“旅游 ”多点支撑业态,纵深推动文旅融合,立足湾区,面向中国,擦亮深圳大鹏国际旅游品牌,进一步激发大鹏文旅发展活力。

  透过大鹏南澳的端午习俗,我们看到了深圳历史文化的久远传承。从龙舟赛到草龙舞,再到美味的海胆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大鹏新区传统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深圳这座城市文化多元文化的体现,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深圳的形象,变得更加完整、丰富、立体。

  通讯员:鹏文宣

  审核:林兰苹

  编辑:王皓